第(2/3)页 陈捷拿起红笔,在报告扉页上,写下了自己的批示。 这一次,他的批示不再是长篇大论的问题清单,而只有短短两行字: “方案考虑周全,立意高远,体现了安宜镇对高质量发展的深刻理解与坚定决心。同意。请海山同志放手去干,需要任何协调支持,镇政府将全力以赴。” 写完,他签上自己的名字,将文件递给了等候在一旁的党政办主任李文军: “李主任,这份文件,立刻送给蒋镇长。” “是,陈镇长!”李文军接过文件,心中也是感慨万千。 他作为办公室大管家,最能感受到这段时间镇政府内部氛围的微妙变化。 两位镇长从最初的客气疏离,到如今的默契协作,整个政府的运转,仿佛被注入了一股强大的、全新的动力。 当然,这种顺畅,仅仅局限于蒋海山分管的那一亩三分地。 安宜镇作为GDP破两百亿的百强镇,毕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机器,除了蒋海山这位能力出众的常务副镇长,还有好几位分管着不同领域的副镇长。 他们不像蒋海山那样有雄心壮志,也不像他那样有强大执行力。 他们中的很多人,都是从安宜镇本土一步步提拔上来的老干部,习惯了过去那种按部就班、看关系、讲人情的工作方式。 对于陈捷这位新来的、凡事都较真的年轻镇长,他们嘴上虽然恭敬,但心里,却充满了不解、抵触,甚至是敷衍。 于是,在陈捷的办公桌上,便呈现出一种冰火两重天的奇特景象。 一边,是来自蒋海山那条线的、一份份逻辑清晰、数据详实、让人赏心悦目的高质量报告。 而另一边,则是来自其他几位副镇长分管部门的、各种让人啼笑皆非的奇葩文件。 有的报告,通篇都是“高举旗帜”、“狠抓落实”、“再上新台阶”之类的空洞口号,洋洋洒洒几千字,却连一件具体要干什么事都没说清楚。 有的申请,打着改善办公条件的旗号,申请几十万资金,要给办公室换一批全新的红木家具和真皮沙发,其奢靡程度,让陈捷看得直皱眉头。 还有的方案,看似宏大,实则夹带私货,陈捷一看就知道,是为某个关系户老板量身定做的圈钱项目。 对于这些文件,陈捷的处理方式,简单而又直接——全部打回,并附上毫不留情、一针见血的批示意见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