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章 比武-《差点丢弃的故事》
第(2/3)页
僧人尚武之风自古有之,中国历上文献可考寺院习武练功的是北魏时期的邺下寺。寺中的稠禅师是武僧,文武兼修,论武,“拳捷晓武”,论文,“备通经史”,他常和僧人“角力”比武,使得武术在寺院流行,后来成为少林武术鼻祖。
普照也知道,要成为高僧大德,必须内外兼修,身心并练,禅武合一,以武德服众。
问题是即使比武胜出一方,想顺利进位住持之职,也非易事。这事普照心里清楚,智信不明白。
东晋以前,寺院住持的选任讲民主,由僧众推举,东晋后则改为组织部门委派或皇帝敕任,自唐宋开始沿袭至元代早中期,住持选任则为僧众民主推荐再由官府委任,听说正儿八经有委任书。
到了朱和尚时期,传统的寺庙管理又出新招,流行的子孙庙、子孙丛林和传法丛林等的多种形式。子孙庙中,寺庙的财产属于在该寺出家的僧人所有,由在该寺出家的僧人管理和继承。在子孙庙出家的僧侣称“子孙和尚“,子孙和尚师徒之间关系就如世俗父子关系。
智信知道,他和普照都是密布徒弟,况且都符合“年龄三十以上,戒腊十年”的要求,都有资格当领导,所以只有比武才能服众坐上住持之位。
比武前,普照仍然要施以礼数,邀请智信商淡,希望在师傳归来之前,寺院继续维持原状。智信自然不会同意。
师弟,你是不是害怕比武了?
确实是有点害怕,大师兄拳法普照见过,拳架小而刚,动作快而沉,处处紧凑,拳拳发力,无人能敌。
既然师弟是明白人,何必再比下去,认输得了。
师兄的拳刚劲有余,柔性不足,容易伤了自己。
第(2/3)页